講座題目:對課堂參與進行頻繁記分,誰能從中獲益?
講座人:湯蕾 博士
主持人:史耀疆 教授
講座時間:09:30
講座日期:2016-2-26
地點:長安校區(qū) 文瀾樓C段3512
主辦單位:教育實驗經(jīng)濟研究所
講座內容: 在大學,上課被證明能夠提高學習成績。然而大學生仍然經(jīng)常翹課。那么大學老師是否可 以通過對學生參與課堂問答進行頻繁地記分來幫助這些學生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 哪些學生最能夠從中受益?此外,當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他們課堂參與的記分頻率時,這些 受益的學生是否會選擇頻繁記分呢? 學校又是否可以在低成本的情況下對課堂參與進行頻繁記分呢?為了找到答案,作者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二年級大班進行了為期八個月的田野實驗。參與實驗的學生首先可以表達他們對于記分頻率的偏好。然后他們被隨機分配到 頻繁記分(干預組)和非頻繁記分組(控制組)。這個實驗有以下幾個主要發(fā)現(xiàn):(1) 學習能力較低和自制力較差的學生最能夠從課堂頻繁記分中獲益;(2) 然而這些學生在可以自由選擇記分頻率時并不會比其他學生更加主動地選擇頻繁記分。這些結果指出這些需要幫助并且能從頻繁記分中獲益的學生也許并沒有意識到他們自身的問題,或者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卻不愿通過自我約束來獲得幫助。因此,大學老師對所有學生的課堂參與進行頻繁記分也許是一劑良方。當然,頻繁記分也會增加老師的時間和其他成本。不過這個問題可以通過運用課堂電子技術得到有效的解決。